上海市政协常委陈启宇履职建言:打造上海“源头创新”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5-01-15 内容来源于: 浏览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4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此次会议,上海市政协常委、jn江南官方网站联席CEO陈启宇提交四份提案,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是陈启宇本次履职建言的关键词,四份提案涵盖优化上海康复医疗体系规划,促进上海康复医疗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打造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生态圈;以上海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为试点,推动丙类药品目录指导下创新药多元支付;以及建立产业链长制,以协同创新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内容。


陈启宇表示,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规模达到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的比重也持续维持在43%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5年排名全国第一。

先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以生物医药为例,全球经验表明,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是实现源头创新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上海有能力通过创新举措率先实现突破。


提案一

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医院深度融合,打造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生态圈


生物医药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产值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国行业的领头羊。随着产业进入全链条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课题。


尽管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各参与方具备明显优势,但尚未形成深度融合的合作生态。比如,企业侧重市场与成果转化,大学与科研机构专注基础研究,医院则积累了大量临床需求,但角色分工的互补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从企业/市场需求端出发的源头创新合作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对于与研发端合作解决原创难题的积极性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原创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较少。


2024年11月17日,“源头引领,聚力同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来自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药物研究所、jn江南体育医药的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在生物医药源头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


陈启宇建议:


1

建立“产学研医”合作基金。推动本土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牵头设立专项基金,联合大学、科研机构及研究型医院重点布局原创性技术的转化项目。利用链主企业的行业洞察力规划投资方向,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促进源头创新的早期孵化与产业化。


2

推动人才互通机制。完善法规制度,鼓励企业与高校、医院的人才双向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创业,企业人才反向参与基础科研并推动成果产业化。通过政策背书,设立容错机制,激励企业大胆推进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


3

试点长期战略合作机制。借鉴国际经验,与链主企业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其在大学和医院设立研发基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策鼓励自由配对,探索创新联合体、源头创新研究院等形式的合作组织,制定阶段性目标,保障资金和资源供给,形成稳定的示范合作模式。


提案二

优化康复医疗体系规划,完善康复医疗服务支付模式,促进上海康复医疗产业健康发展


康复医疗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的新领域。促进康复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


上海作为国内医疗高地,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有三甲综合医院康复科引领学科发展,有社会办康复专科医院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还有康复设备企业制造尖端康复产品。展望行业发展前景,上海康复医疗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方面有待改进,一方面体现在上海市康复医疗机构分布不平衡,另一方面体现在康复医疗机构的分级,各类机构定位和功能不明确。二是康复医疗支付模式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尚不完善。三是上海市康复医疗产业化整合度有待提升。


陈启宇建议:


1

建立医疗网络完善、医疗层次分明的三级康复诊疗体系。


2

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石,商业保险为补充,消费医疗为特色的多元化康复支付体系。


3

鼓励上海康复医疗服务和康复产业协同发展。



提案三

以上海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为试点,推动丙类药品目录指导下创新药多元支付


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然而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患者可及受阻,成为制约该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政策积极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创新药支付机制提供政策指引。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先行优势,可率先探索解决支付难题,推动产业与保障体系协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当前,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支付主要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基本医保“保基本”原则下高值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存在准入难题。二是广大患者用药可及性上面临挑战。三是支付能力制约导致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市场需求难以充分释放。


依托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提升CAR-T产品可及可负担性,探索创新支付方案,包括积极推动纳入各省市惠民保清单,并通过深化与TPA (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保险公司的合作,持续提高患者对奕凯达®的可负担性。


陈启宇建议在上海展开试点,通过以下措施全力推动在丙类目录指导下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的多元支付体系建设:


1

建议本市医保部门指导本市地产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尽快纳入医保丙类目录范畴。


2

继续支持上海医保个人账户用于购买沪惠保,并积极带动惠民保宣传。同时,建议在医保的专业指导下,鼓励惠民保从城市定制型向职业定制型和行业定制型迈进。


3

建议在沪惠保责任设计中适度提高特药责任的赔付总比例,给予细胞与基因治疗药品更多的支持,科学合理地设置特药赔付上限。


4

引导纯商业保险优先参考丙类目录,形成“医保评估推荐,商保合理采纳”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参考丙类目录,设计创新药专项产品,丰富保障层次,通过医保评估推荐机制完善商保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进一步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提案四

建立产业链长制,以协同创新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器。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产业链主引领的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更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主的培育,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举措,2024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链主企业名单及链主企业支持政策。


现行制造业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的模式虽有诸多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为企业自身获得利润并保持市场竞争力,与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不完全吻合。另一方面,链主企业政策存在精准性和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梯度培育体系缺乏系统性规划,难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同时,政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部分链主企业未能获得足够的专项支持,从而影响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成效。


为应对上述挑战,陈启宇建议在上海建立和推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长制”,通过个性化精准服务、精准发力,实施建链、强链、延链工作:


1

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机制,明确重点产业链布局,强化市区党政一把手责任,推动招引优质“链主”企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跨区域协作。


2

完善制造业产业链主梯度培育政策,推动产业链更新迭代。


3

实施以重点产业链主企业为主的协同创新专项计划,全面激发产业链创新活力与协同效应,推动上下游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

m wap